12.1世界艾滋病日科普

发布日期:2024-11-29 16:31
浏览次数:1483

12.1世界艾滋病日科普

 

一、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破坏人体免疫功能的艾滋病病毒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这种病毒侵入人体逐渐使人损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最终导致病人因各种感染或肿瘤而死亡。图片1.png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彻底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和疫苗。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经过平均5-10年的时间(即潜伏期)才发病。发病之前为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发病之后为艾滋病病人。无论是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还是艾滋病人,都能把病毒传给他人。特别要注意的是,艾滋病感染者本人在潜伏期内可能没有任何感觉,而其他人也不能从外观上判断出来,只有通过血液检测才能确诊。目前,世界上90%的艾滋病感染者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受到感染。因此,潜伏期是传播艾滋病病毒非常危险的时期。

二、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1.性接触传播:这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2.血液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血液、精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共用注射器吸毒、新鲜伤口接触到被HIV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使用受污染的器械注射、针灸、拔牙、纹身、穿耳这些情况都是存在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的!

3.母婴传播:感染HIV的母亲,在妊娠期间、分娩过程中或产后哺乳将HIV传染给下一代。

三、艾滋病临床表现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发展成艾滋病患者,可分为三个时期:

1.急性感染期通常在初次感染HIV的2~4周左右,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头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痛、肌痛、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以及神经系统症状等。这些症状通常轻微,持续1~3周后缓解。

2.潜伏期(无症状期)此时患者可能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但病毒仍在体内复制,并破坏免疫系统。此期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

3.艾滋病期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此时患者可能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如肺孢子菌肺炎、真菌性肺炎等)和肿瘤,这些症状有可能成为死亡的直接原因。

四、如何预防艾滋病

1. 自我约束和遵循性道德规范是防止通过性接触感染艾滋病的关键预防措施。

2. 正确使用符合质量标准的安全套,能够显著降低感染和传播艾滋病及性病的风险。

3. 拒绝毒品,珍惜生命。共用注射器进行静脉吸毒是导致艾滋病感染和传播的高风险行为,应坚决对毒品说“不”

4.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在必须的情况下,应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合格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并采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医疗器具。

5. 对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治疗、减少分娩过程中的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以大幅降低胎儿和婴儿感染的风险。

6.发生高危性行为后,建议在72小时内(越早越好)去医院就诊,服用阻断药,阻止HIV病毒的感染。

 

预防艾滋,从我做起!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