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秋冬季节的临近,全球可能迎来“流感+新冠病毒”双流行的严峻形势。流感的防控效果如何,将成为影响新冠疫情“第二战”成败的关键因素。
今年初,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了北半球流感流行病毒株,3个毒株较去年有更新,其中2个来自我国,这意味着我国今冬流感防控形势不容轻视。
流感的传染性不输新冠
01
对于一种新型病毒(比如新冠),我们往往更加关注甚至更为恐惧。而事实上,流感这个看似平凡无奇的疾病,也是一个藏在我们身边多年的大恶魔。
在人类历史上,天花造成的死亡最多,它在约1.2万年里一共杀死了3亿人。排名第二的是麻疹,在2600年里杀死了2亿人。排名第三的,不是鼠疫、霍乱,而恰恰是流感。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造成了约10亿人感染,其中5000万至1亿人死亡,而这一切只用了3年!
我们知道,R0(基本传染数)指一个传染源平均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多少个其他人,可以用来衡量病毒的传播能力。R0值并非一成不变,通过实施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如隔离感染者、降低人际接触频率、追踪并密切观察接触者等),都可以降低R0值。
根据WHO估计,在全球范围内,流感每年可造成约300万至500万的严重病例,而轻症病例、无症状携带者则可达上千万例,其R0值约在1至2之间。2003年的SARS疫情开始时约为2.6,后降为0.4;新冠病毒在疫情最严重时约为3-6,而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其R0值也必然大大降低。
流感的致死性被严重低估
02
几年前,一篇热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描述了一位健硕的老年人得了流感而在短短几十天内离世的故事,让人唏嘘不已。而这并不是个案。目前,全球每年流感而导致的死亡约29至65万人,这相当于每48秒就有一人死于流感。而2010至2015年,我国每年有超过8.8万人与流感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有关。
不过,流感的致死性可能被大大低估。对个体来说,流感的危害其实不在于突然高热(且往往≥39℃)、肌肉酸痛、寒战发冷、四肢无力等表面症状,而是可能导致有基础高危因素的人(如老人、儿童和有免疫系统缺陷疾病者)发生严重的并发症。重症流感的常见并发症为肺炎、脑膜炎、心肌炎和心包炎等。
这些疾病往往症状严重、进展快,易引发多器官的衰竭,最终导致死亡。而他们的死因往往会被归属于 “肺炎”或者其他相关疾病,而并非流感。
研究结果显示,如果毒株匹配度较好,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避免60-90%的人群免受流感侵害,减少65%的流感确诊死亡病例数。而即便依然得了流感,症状也比未接种疫苗者更轻,恢复更快,住院和死亡率也更低。
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仍较低
03
今年初,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曾表示,我国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一直较低,常年徘徊在2%左右。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年公众对流感疫苗的关注度和需求或将明显增加。不过,虽然2020年流感疫苗的批签发量可能将达到5000万剂,但这依然仅能覆盖我国4%的人口。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免疫政策层面
除了少数地区对于特殊人群免费接种外,目前流感疫苗仍然属于我国“非免疫规划疫苗”,需要自费、自愿接种。各级卫生部门对其接种量的统计和预算依然不够准确和科学,每年都存在“这边紧缺、那边浪费”的情况;
生产企业层面
虽然目前有多个流感疫苗生产企业,儿童剂型、成人剂型、三价、四价、注射、鼻喷等产品也均有生产,但依然生产周期较长,总体供应量较低。
接种门诊层面
由于国家暂未考核自费疫苗的接种率,各地往往缺乏相应的支持政策,一旦出现异常反应处理起来也比较耗费精力,所以,接种自费疫苗对于部分接种门诊来说缺乏动力。这需要管理部门建立健全更加科学合理的保障机制。
公众原因层面
从总体上说,公众对于流感的传染性和危害性知晓度不高,认识不足,导致接种需求较低。不少老百姓仍然持有“流感就是普通感冒”、“自己扛一抗就会好”、“打了疫苗还是会得流感”的不科学观念。
流感疫苗接种策略
04
提早准备,做好计划
由于接种流感疫苗的保护效力一般可持续6至8月,加之每年疫苗成分都有所调整,故建议在每年10月前完成接种。而今年全国流感疫苗的批签发时间比往年更早(8月中下旬即有供应)。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该提早部署,根据实际需要,尽早完成流感疫苗的遴选、采购和配送工作。同时做好岗位技能培训,指导各接种门诊科学接种流感疫苗。
及时接种,科学建议
我国的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中建议,对可接种不同类型、不同厂家疫苗产品的人群来说,可自愿接种任何一种流感疫苗,无优先推荐。换句话说,没有必要刻意挑选、等待某个品牌或者某种工艺的流感疫苗,早接种,早保护,打到身上的疫苗才是好疫苗。
这就需要各接种门诊做好预算,预留人力物力财力,在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基础上,科学测算流感疫苗的接种需求,合理、有序地做好接种预约、疫苗采购、接种实施、门诊解释和健康宣教等工作,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和投诉。
重点人群,优先推荐
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流感疫苗的推荐接种人群为:
(1)6月龄以上婴儿、托幼儿童和中小学生;
(2)60岁及以上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人群;
(3)慢性病患者、医务人员、教师、人流量密集场所工作者;
(4)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如哺乳期女性);
(5)孕妇及准备怀孕的女性。
在流感疫苗整体供应量可能依然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对上述重点人群优先进行接种。各接种门诊可以与临床医院、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多部门沟通合作,结合学生入学体检、老年人体检、慢性病随访、孕产妇随访、各种科研项目等方式开展宣传和接种工作。
加强预检,防范风险
冬春季节是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各接种门诊应:
(1)合理安排开诊时间,避免人员聚集。
(2)按规定配备手消毒剂和测温装置。
(3)做好预检工作,有疑似症状者暂缓接种疫苗。
(4)严格做好接种场所消毒,定时开窗通风。
(5)工作人员要严格做好自身防护。
(6)合理安排留观时间和空间,避免拥挤。
参考资料:
1. 中国国家流感中心. http://www.chinaivdc.cn/cnic/
2.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19-2020)
3. 美国国家CDC官方网站. https://www.cdc.gov/
4. WHO. Recommended composition of influenza virus vaccines for use in the 2020-2021 northern hemisphere influenza season
5. Salomon A , Berry I , Tuite A R , et al. Influenza Increases Invasive Meningococcal Disease Risk in Temperate Countries[J]. SSRN Electronic Journal, 2019.
6. UpToDate临床顾问.“成人/儿童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