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月份天气回暖,蛰伏的昆虫开始活跃起来,新一波昆虫咬人事件正马不停蹄地赶来……
近日,湖北省的魏女士和家人到山林里转了一圈,回去后发觉胸腹部的两个地方有灼热感,掀开衣服才发现有两处红斑,中心还有“黑痣”在动,去医院取出一看竟是两枚绿豆大的蜱虫!有专家指出,被蜱虫叮咬后若不及时取出,轻者引发皮肤疾病,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不就是那么一丁点大的虫子嘛
有那么恐怖?
蜱虫,究竟是何方神圣?
蜱虫的危害有哪些?
吸血
蜱虫达到一定数量时,吸血可能引起宿主因失血过多而死亡,或者造成贫血。
传播疾病
蜱虫可以产生毒素,并传播鸡、鸭、鹅等禽类或其他家畜的疾病,如森林脑炎、新疆出血热、蜱媒回归热、莱姆病等疾病。
被叮咬后的症状有......
1引起各种不适
蜱虫叮咬人后,大多起病急而重,主要症状为发热、畏寒、伴全身不适、头痛、乏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腹泻、厌食、精神萎靡等。
2出现皮疹
叮咬处会出现皮疹,水肿性丘疹或小结节,红肿,瘙痒或疼痛,中央有虫咬的痕迹。有时可发现蜱虫,形如一颗黑痣。
3引发急性上行性麻痹
蜱虫唾液中含有神经毒素,故少儿表现为急性上行性麻痹,甚至呼吸衰竭致死。
那么,我们该如何“防”蜱虫?
★避免在草地、森林中长时间坐卧。去户外,不要穿凉鞋,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里,穿浅色长袖衣服,针织衣物表面尽量光滑,同时要在裸露的皮肤上涂抹趋避剂。
★如果携带宠物去有蜱虫地区出行,返回时应仔细检查宠物体表是否有蜱虫附着,同时也要检查自己身上有无蜱虫。
★长期林业工作人员应该接种森林脑炎疫苗,搞好工作场所环境,做好个人防护,防止蜱虫叮咬。
可以"防"当然是最好的,
但总有些时候
我们防不胜防......
那么叮咬发生后,该如何处理?
一旦发现被蜱叮咬、钻入皮肤,可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取出蜱,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切记不要用手直接接触,甚至挤破。如不慎皮肤接触蜱,尤其是蜱挤破后的流出物,要进行消毒。
此外,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